运营赋能全域共富!於潜镇乡村片区组团运营研讨会暨招商发布活动圆满举办

金秋时节,天目山麓硕果盈枝、文脉绵长。11月20日,“耕织未来”乡村片区组团实战运营研讨会暨农文旅项目招商发布活动在天目未来谷隆重举行。活动汇聚区相关部门领导、行业专家、投资客商、高校青年代表等各界嘉宾,以“运营协同、产业互促、品牌共塑”为核心,共商片区组团运营发展新路径,共绘农文旅融合共富新蓝图。

片区聚能,沃土生根筑未来

作为响应省委“千万工程”部署、片区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实践,於潜镇“耕织未来”片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承载着万余名村民的共富梦想。片区文化底蕴深厚,既是世界首部农业科普画册《耕织图》的创作源地,也拥有天目窑遗址群等历史瑰宝。片区以天目未来谷为核心引擎,沿高后线构建起“一轴双圈五场景”的发展格局。此外,片区还坐拥万亩粮油基地和稻米、小香薯、於术三大特色产业,省级农事服务中心提供支撑,生态、产业与文化优势交融,为项目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村共舞,一村一品引凤来

发布会现场,於潜镇重点推介了潜东村、绍鲁村、光明村、田干村、后渚村五大核心村落的招商资源。

2.jpg

潜东村依托天目未来谷流量红利,推出30余幢闲置房屋、195亩闲置土地及200亩共享稻田,诚邀布局民宿运营、夜经济消费等业态。

田干村以天目窑遗址为核心,拟开发非遗工坊、古树疗愈等项目,打造慢生活主题村落。

绍鲁村深挖千年古青檀与非遗糕饼文化,12处闲置民房静待农创研学、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入驻。

光明村作为《耕织图》原景地,坐拥中华水韭珍稀生态资源,重点招引数字农业、农耕研学等合作,打造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

后渚村凭借红色文化与於术、年糕特色产业,寻求农副产品深加工、红色旅游线路开发等合作伙伴。

联盟启航,打破壁垒聚合力

3.jpg10.jpg

活动中,於潜镇“耕织未来乡村片区组团运营联盟”正式成立,省旅游协会乡村文旅振兴分会与於潜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盟将整合片区内村庄运营公司、市场主体等多方力量,打破村域壁垒,与时俱进探索片区化、组团式的合作运营路径,实现资源共享、业态互补、品牌共塑。

青春智汇,多元共治向未来

5.jpg4.jpg

同时,高校青年赋能计划同步发布,浙江农林大学等高校青年工作站将通过十大行动为乡村注入青春活力。於潜镇乡村片区组团重点村运营商代表上台,由省旅游协会秘书长刘奇授牌“浙江乡村运营青年工作站赋能实践基地”。“专家智库”的启动则为片区运营提供专业智力支持,形成“联盟统筹、青年赋能、专家护航”的多元共治格局。

运营赋能,共探发展新路径

6.jpg7.jpg

光明村运营商发布了“地头田间、开心农场”主题研学产品,村企合作打造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耕织文化赋能有了具象表达。片区组团运营专题研讨会上,省旅游协会乡村文旅振兴分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乡村运营十问”,从顶层设计、发展思维和举措抓手等维度切题,在角色扮演、青年入乡、资产盘活等方面提供方案,为乡村运营提供了更清晰更精准的发展路径。

8.jpg9.jpg

活动期间,於潜镇联同省旅游协会乡村文旅振兴分会组织参会人员考察了解潜东“竹意涌村”村落景区的乡村运营和业态培育情况。

此次研讨会暨招商发布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於潜镇乡村片区组团运营迈入系统化、实战化新阶段。通过推动多项合作项目落地与多方资源有效整合,“耕以致富,织以致文”的发展理念得到实质性推进,天目山下乡村振兴的共富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展望未来,於潜镇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片区组团运营模式,建立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完善村民收入体系。聚焦农文旅深度融合,做强研学旅游、康养休闲、特色农产品三大核心产业,推动闲置山水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实现从“点上开花”到“全域共富”的转型。

来源:【临安新闻网】   作者:   信息发布:黄晓强   添加日期:2025-11-21   
 

 

 
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官方网站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
浙新办[2004]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