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於潜镇“耕织绍鲁”村落景区,阵阵粽香从一座改造后的老建筑里飘出。这里是由绍鲁村与村运营公司共同打造的绍鲁粽子共富工坊,如今,工坊不仅成为传承传统手艺的载体,更成为党建引领促共富的生动实践。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富路上显担当 绍鲁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政策扶持、资源整合和技术指导,为工坊的成长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粽子工坊作为村民增收的重要平台,让留守妇女和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真正把‘共同劳动’转化为‘共同富裕’。”绍鲁村书记汪勇介绍道。  
就业增收见实效 村民生活更幸福 自工坊成立以来,已带动3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大部分为农村妇女,员工月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 工坊积极创新销售模式,通过“电商平台+社群营销”双渠道发力,成功打通产销链路,推动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线上订单量持续增长,线下社群复购率稳步提升,形成了稳定的增收机制,联农带农成效显著。 
临近端午,工坊里一派繁忙景象。粽叶飘香中,村民们手法娴熟地包制着粽子,生产线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现在每天能包2000多个粽子,订单都排到下周了!”负责人毛丽丽介绍说。随着节日市场需求激增,工坊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确保按时交付,让村民在忙碌中收获实实在在的收益。 
匠心工艺塑精品 文化传承添活力 绍鲁粽子共富工坊立足传统工艺,融入耕织文化元素,采用传统制作技艺进行粽子生产。 “我包粽子有20多年了,现在能把老手艺教给年轻人,特别有意义。”61岁的贺阿姨是工坊的技术指导,她手把手教新员工如何挑选粽叶、控制火候,“这些传统做法不能丢啊。” 
工坊注重原料品质,选用当地糯米、野生粽叶和散养黑猪肉等食材,在保证产品风味的同时,也促进了本地农产品的销售。其中特色黄金粽运用黄荆柴灰水淘米工艺,保留了传统制作方法,使粽子具有独特风味。 
据了解,工坊已推出蛋黄鲜肉粽、梅干菜肉粽、豆沙粽等五种不同口味的粽子,兼顾大部分人的口味,月均销售额可达10万元。 绍鲁粽子共富工坊是党建引领下产业兴村的成功实践,也是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典范。在这里,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包出幸福的味道,用团结的力量铺就共富的道路。接下来,於潜镇将通过“匠人里”集群的打造,形成“产、研、学、游、食”一体化发展格局,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展现基层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