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3》:互联网时代下温柔的“庸见词典”

文:周锐

“当大家谈论起梅兰芳,脑中浮现的都是张国荣的脸,然后就难过了起来。”《吐槽大会》第三季第一期中,李诞如此吐槽大众对于京剧文化的陌生程度。你不得不承认,这句不甚正经的话精准而奇异的表现出了京剧日益小众的事实,但严肃的内核外包裹了一层欢乐的糖衣。

这或许是互联网时代下“吐槽”独有的魅力。如果所有人都用认真严肃的方式说话,那世界将无比单调,而当吐槽成为一种沟通方式,那些隐匿在玩笑背后的真实与洞察,就显得举重若轻。吐槽逐渐成为年轻一代对这个时代的注释,也逐渐成为他们解构世界、彼此理解的方式。

而《吐槽大会》系列喜剧脱口秀节目则是隐匿在整个互联网文化背后的一本“庸见词典”。数据显示,该节目自2017年1月第一期播出至今,第一季(包括春节特辑)节目累计播放量近17.7亿,第二季节目播放量超过20亿,被视为网综时代国内喜剧脱口秀综艺的代表节目之一。年轻人群在这里摆脱社会环境固有的话术公式,以日常吐槽的状态去触碰那些看似宏大或复杂的命题,在诙谐有趣的氛围里完成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和解。

11月4日《吐槽大会》第三季(以下简称《吐槽大会3》)正式回归腾讯视频,三季的蜕变,《吐槽大会3》的slogan从“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变成了“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节目logo的外围框架也从棱角分明的菱形变成了和顺的圆形,主视觉海报上还增加了一只和平鸽;节目嘉宾座次也改变了上两季主咖与嘉宾的对峙而立局面,变成众嘉宾弧形次列而坐;值得一提的是,节目还增加了“隔屏吐槽”环节,让场外观众参与节目吐槽。

这些改变都预示着《吐槽大会3》收敛了一部分的肆意张扬,释放出了更多坦诚与善意。它不仅仅是注重吐槽带来的娱乐属性,也希望吐槽成为明星乃至公众打开内心、表现自我的一种社交方式。

“我觉得《吐槽大会3》核心做的不是伤害别人,而是好笑,大家愿意欣赏幽默的艺术。” 《吐槽大会3》节目编剧程璐说。

《吐槽大会3》改变背后的隐喻

从《吐槽大会3》现有的改变中,或许可以体会到这档喜剧脱口秀节目重心已经发生变化。第三季第一期节目中,张绍刚、李诞、池子“吐槽铁三角”依然稳坐首发阵容,王力宏担任节目吐槽主咖,同时嘉宾阵容还包括陶喆、热狗、王菊、京剧演员王珮瑜等,相比前两季李诞自嘲的“我们请来的咖不大,但提到的咖都很大”,第三季首期阵容显得更加豪华,加上已经曝光的明星嘉宾陈乔恩、“火箭少女”杨超越、袁弘、张韶涵等,《吐槽大会3》的流量卡司令人期待。值得一提的是,据悉《吐槽大会3》每期节目将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加入分享行业背后的故事,比如王珮瑜便是首期节目的“专业担当”,用“吐槽”的方式推广京剧艺术。

而明星嘉宾的邀约变化或许一方面是由于《吐槽大会》前两季在明星圈层打出的名声,随着节目品牌口碑逐步发酵,《吐槽大会》成为明星袒露真实自我的平台。比起粉饰太平的官方发言、滤镜与修图之后的各类写真,公众更接受明星以吐槽的形式打破现实界限,通过娱乐话术来表达自我,消解明星职业与舆论形成的心理距离。《吐槽大会》某种意义上成为孵化明星舆论话题的新温床。

“这一年节目沟通嘉宾,跟明星聊天,几乎所有明星见面都会说,‘我看过你们的《吐槽大会》’,这是以往没有过。今年很多明星艺人提升很快,很大原因就是《吐槽大会》润物细无声渗透到大家的生活当中,大家了解得很清楚,掌握起来很快。” 笑果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叶烽说。

(笑果文化创始人兼董事长叶烽)

另一方面则是《吐槽大会》之后,喜剧脱口秀概念在娱乐产业与大众市场的普及,明星与公众都接受了吐槽这种表达方式,逐渐从玩笑与幽默的外壳下剥离出吐槽表达的另类的真实与善意,并开始从一个旁观者或者被消遣者变成一个参与者、创作者。

“我记得节目第一季的时候,我们需要对用户、媒体耗费大量的沟通成本,告诉大家吐槽是非常正能量、笑对生活的方式。”腾讯视频市场总监赵婧说。而到了第三季,“吐槽已经成为年轻人群每天都必不可少的沟通方式。”

明星圈层也拥有了高度配合意识,并主动参与吐槽创作,在吐槽中袒露内心、表达真实的想法。有时候太过真诚直接的真实是让人感到羞臊的,吐槽这种袒露则巧妙的剥去了煽情的成分,让嬉笑与心酸达到平衡。

第一期作为主咖的王力宏,“很多稿子他都自己在写,他一直在飞机上写段子,跟我们交流,在群里面发段子给我们,说老师这个好笑吗,好像不太好笑,发一个很羞涩的表情。”程璐说。节目中王力宏被脱了鞋子,漏出脚底破洞的袜子,也不抗拒的做出了被网友调侃多时的“张学友表情包”。

京剧演员王珮瑜也在吐槽过程表出对京剧文化式微的无奈,“我研究过说唱,我发现他们有的我们都有,他们说得快,我们也能说得快,他们听不清,我们也能听不清,他们是小众,我们现在更小众了,他们不小众,我们还是那么小众。所以研究到最后我发现咱们啥也不缺,可能就是缺一个Skr。”

《吐槽大会3》敏锐地意识到了吐槽大众化的趋势,也意识到了随着吐槽逐渐日常化,这种语言方式天然具备的社交属性开始发酵。看似漫不经心的吐槽往往能够引起大多数人内心的共鸣,而人类一旦拥有了共情能力,就会变得宽容与友善。

增加“隔屏吐槽”、观众决定“talk king”……喜剧脱口秀节目如何取得最大“公约数”?

对于观众而言,《吐槽大会3》最大的改变或许在于节目设置。第三季节目增加了“隔屏吐槽”的环节,观众作为场外嘉宾对场内主咖明星进行吐槽,“王力宏跟成龙大哥的关系特别好,王力宏开演唱会,是成龙大哥做嘉宾,王力宏在片场捡垃圾,是向成龙大哥学习的,王力宏的演唱会初吻,是成龙大哥拿走的,成龙大哥还公开说过,希望有王力宏这样的儿子,我觉得在成龙大哥的心目中,王力宏就是成龙的传人。”

这个环节的增加是顺应观众市场的需求。“每一季完结之后,会有观众评价说,我要吐槽得比他们好多了,如果我来的话怎样怎样。可见吐槽是一种刚需,每个人都会忍不住想吐槽。”叶烽解释。于是《吐槽大会3》试图将观众囊括到节目内容中,将吐槽内容的接收面与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让观众进一步参与节目之中。

“talk king”环节也发生了变化,“talk king”的选择权从主咖嘉宾转接到了现场观众手里。这也是一种共情手段。新一季节目中陶喆被现场观众票选为当期节目的“talk king”,节目背后是陶喆与节目编剧近三个小时的对话,排练过程中追求自然有趣,这些付出是能被感受到的。

活在现实高压下的年轻人,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无需门槛、触手可及的交流渠道,互联网为他们提供了精神上的归属地,而吐槽则成为他们对外感知与交流的方式。《吐槽大会3》有意成为年轻人交流的公共领地,在这里以内容共情与话语权转移将受众的公约数扩展至最大。

《吐槽大会3》的改变对于网综节目而言或许是一个启示,它的改变并没有站在网综市场常规的角度。

纵观当下的综艺市场,各类网综各自拥有一批拥趸,却难以打破圈层壁垒,流量明星营造出了市场的繁荣,但内容层面却面临瓶颈。

《吐槽大会3》的改变将目光放在了内容生态上,《吐槽大会》系列节目则是生态上的一环。叶烽坦言节目在Q4上线并没压力,喜剧脱口秀作为艺术门类,在国内还有更多可能。

“很难把《脱口秀大会》或者《吐槽大会》归纳到网综的类型,因为我们一直并没有觉得笑果文化是网综制作公司,我们是脱口秀相关的公司,在做脱口秀生态的方方面面,除了推出综艺节目,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综艺是行业相关的必须要做的,所以我们会这样做。”

或许公众回顾《吐槽大会》系列节目时,会发现这档节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逗乐,它有直白真实的一面,像娱乐圈里那个说出皇帝其实没有穿衣的熊孩子;也有意味深长的一面,以大众流行的吐槽形式打开国内喜剧脱口秀节目的新市场;而现在,它试图让吐槽全民化甚至是温情化,让节目本身成为吐槽文化的一个节点,希望吐槽在娱乐幽默之外能承担起更多的东西,谈笑间完成理解、达到共鸣。

来源:【中新网】   作者:   信息发布:沈晔   添加日期:2018-11-05   
 

 

 
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官方网站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
浙新办[2004]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